随着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临近,市场对降息的预期已近乎确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投资者认为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超过90%。然而,就在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开启新一轮宽松周期之际,芝加哥联储主席、2025年FOMC票委古尔斯比(Austan Goolsbee)却发出鹰派警告,为高涨的降息预期”泼下一盆冷水”。这一表态不仅揭示了美联储内部日益加剧的政策分歧,也使得9月货币政策走向更加扑朔迷离。本文将深入分析美联储当前面临的决策困境,探讨鹰鸽两派的核心论点,评估经济数据提供的矛盾信号,并展望9月会议可能的情景及其对全球市场的潜在影响。
鹰派票委的强硬警告:通胀未受控前不应降息
在近期密集的美联储官员表态中,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的言论尤为引人注目。作为2025年拥有投票权的FOMC委员,古尔斯比明确表示,美联储不应在通胀完全受控前”仓促”降息,这一表态直接挑战了市场对9月降息的强烈预期。他强调,虽然过去几个月通胀数据表现”相当温和和有利”,但最新数据显示出”一些令人担忧的因素”,特别是服务价格的上涨趋势如果持续,将使美联储”很难回到2%的目标”。
古尔斯比对市场快速定价降息的行为提出批评:”我理解市场快速处理信息是其商业模式,但这不符合我对央行运作方式的理解。”这一评论暗示美联储决策应当基于更全面、更长期的经济评估,而非对单月数据的过度反应。他特别指出,美国就业市场实际上比7月劳动力市场数据显示的更为强劲,而通胀数据中的某些细节也值得警惕,表明美联储抑制价格压力的努力可能已偏离”黄金路径”。
这位芝加哥联储主席的谨慎态度反映了美联储内部对通胀风险的持续担忧。7月整体CPI通胀率同比上涨2.7%,与6月持平,看似稳定;但剔除波动性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率却从2.9%上升至3.1%,这一被视为更能反映潜在价格趋势的指标出现上扬。古尔斯比警告称,如果服务价格大幅上涨持续存在,”我们将很难回到2%的目标”1。这一表态与美联储长期以来将通胀稳定在2%的承诺形成呼应,也为其反对过早降息提供了依据。
古尔斯比的立场并非孤例。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德同样倾向于暂时按兵不动,认为美国经济仍具动能、企业乐观情绪回升且通胀仍高于2%的目标,”保持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立场是合适的”7。这些鹰派声音共同构成了对市场乐观预期的制衡力量,提醒投资者美联储政策转向可能不会如预期般迅速和激进。
鸽派阵营的强力反击:疲软经济数据呼吁宽松
与古尔斯比等鹰派官员的谨慎立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联储内部鸽派阵营近期声音明显增强,他们基于一系列疲软的经济数据,强烈呼吁尽快启动降息以预防经济衰退。这一派别以美联储理事鲍曼和沃勒为代表,在7月FOMC会议上罕见地同时投下反对票,主张立即降息,这是自1993年以来首次出现两位美联储理事公开反对主席决议的情况。
鸽派官员的核心论据集中在三个方面:劳动力市场显著降温、制造业活动收缩以及高利率对经济的累积影响。7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仅为7.3万人,远低于预期的10.4万人,而5月和6月新增就业岗位共被向下修正了25.8万个,调整幅度之大在非正式衰退阶段极为罕见。鲍曼指出,近期疲软的劳动力市场数据强化了她支持多次降息的观点,认为9月降息”将有助于避免劳动力市场状况进一步不必要的恶化”。
制造业数据同样不容乐观。标普全球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6月的52.9降至7月的49.8,跌破荣枯线;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的制造业PMI指数也从6月份的49.0降至7月的48.0,连续处于收缩区间69。这些数据表明高利率环境已开始显著抑制企业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
鸽派官员还强调,持续的高利率正在侵蚀居民购买力、抑制消费需求。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和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等地区联储主席近期均暗示可能支持9月降息7。他们认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预防经济衰退应优先于防止通胀反弹,特别是在通胀压力看似可控的情况下。
值得注意的是,已被特朗普提名为美联储副主席的鲍曼公开表示支持今年降息三次,并建议在9月议息会议上就启动降息。这一激进立场反映了部分美联储官员对经济前景的担忧正在加剧,也预示着9月FOMC会议上的辩论将异常激烈。
政治压力与经济现实的拉锯战
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从来就不是纯粹的技术性判断,当前环境下政治因素的介入使局面更加复杂。特朗普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施压美联储转向宽松,形成了与央行传统独立性原则的尖锐冲突。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期打破了白宫长期以来的默契,公开呼吁美联储在9月会议上降息50个基点,并声称基准利率应当比当前水平至少低1.5个百分点。这一激进表态被视为美国政府迄今为止最明确的降息呼吁,也标志着行政当局对货币政策干预的进一步升级。
贝森特的言论有着明确的政治经济逻辑。他在采访中表示:”如果你看任何经济模型,它们都在表明我们可能应该降低150,甚至175个基点。”8这一观点与特朗普长期以来的主张一致——宽松的利率环境有助于降低政府债务成本、刺激股市上涨,从而为2026年中期选举营造有利经济氛围。特朗普本人更是多次公开批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行动迟缓”,甚至威胁要撤换他。在最新发言中,特朗普表示计划起诉鲍威尔,并声称美国政府正为其债务支付”巨额利息”,要求美联储将利率降低三个百分点。
这种政治压力与美联储基于数据决策的传统形成强烈反差。鲍威尔及其同僚强调需要更多证据评估特朗普加征关税对通胀的全面影响。鲍威尔7月曾表示,关税对于美国通胀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8。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勒姆等人也坚持,在美联储的双重任务中,他们更担心无法实现通胀目标,而非就业问题。
政治干预的阴影还体现在美联储领导层更迭的不确定性上。贝森特证实,目前有10或11位美联储主席候选人被特朗普考虑,以接替鲍威尔在2026年5月到期的任期8。他提出的”影子联储主席”概念更是引发关注——即提前任命下任主席,让其在鲍威尔剩余任期内参与政策沟通,从而削弱现任主席的影响力。这种安排一旦实施,将实质性损害美联储的决策独立性和市场信誉。
历史经验表明,当央行决策受到过度政治干预时,往往伴随糟糕的经济后果。上世纪70年代伯恩斯时期的滞胀教训犹在眼前。德意志银行甚至警告,如果鲍威尔被解雇,美元可能暴跌3%,长期美债收益率将飙升40个基点,后果比1970年代尼克松干预美联储更严重。当前美联储正站在维护专业独立性与回应政治诉求的十字路口,其选择将深远影响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矛盾数据下的决策困境:通胀、就业与增长的三难选择
美联储9月是否降息的决策核心在于如何解读当前复杂且部分矛盾的经济数据。不同指标指向不同方向,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多重解读空间,也加剧了FOMC内部的分歧。通胀、就业和经济增长三大关键领域的数据呈现出令人困惑的”分裂”图景,使美联储面临典型的三难选择。
通胀数据传递出混合信号。7月整体CPI通胀率同比上涨2.7%,与6月持平,看似稳定;但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率却从2.9%上升至3.1%13。更具指标意义的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美联储更青睐的通胀衡量标准——6月环比上涨0.3%,同比增长2.6%,核心PCE同比上涨2.8%。这些数据虽超出美联储2%的长期目标,但从内部讨论来看,2%-3%的通胀水平实际上都可接受69。然而,令鹰派担忧的是通胀构成的变化:服务价格加速上涨可能反映工资压力持续,而特朗普关税政策已推高部分商品价格,如服装涨0.4%、家具涨1%、家电暴涨1.9%。
劳动力市场同样呈现矛盾态势。7月非农就业仅增7.3万人,远低于预期,且前两月数据被大幅下修25.8万个;失业率从4.1%升至4.2%78。然而,里士满联储主席巴尔金指出,劳动力市场仍处于”低招聘、低裁员的相对平衡状态”。更令人困惑的是,私营部门新增10.4万个岗位远超预期,但失业率下降却源于劳动力供给减少而非需求增强10。这种结构性变化使评估就业市场真实强度变得困难。
经济增长指标的分化同样明显。第二季度GDP增长部分依赖进口下降支撑,国内需求增速跌至两年半最低。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进入收缩区间。但另一方面,消费者信心和企业投资意愿某些指标仍相对稳健。高盛统计显示,截至6月,64%的关税成本由美国企业吸收,22%由美国消费者承担,剩余14%由外国出口商消化。这种成本分摊机制延缓了关税对通胀的全面冲击,但也模糊了其真实经济影响。
表:美联储决策依赖的关键经济指标现状
指标类别 | 当前表现 | 鹰派解读 | 鸽派解读 |
---|---|---|---|
通胀 | 整体CPI 2.7%(同比),核心CPI升至3.1% | 服务价格加速上涨,核心通胀上扬显示压力持续 | 通胀仍处可控范围,关税影响弱于预期 |
就业 | 7月新增7.3万,前两月下修25.8万,失业率4.2% | 劳动力供给减少导致失业率失真,岗位仍充足 | 就业显著降温,需预防进一步恶化 |
增长 | 制造业PMI跌破50,国内需求增速两年半最低 | 经济仍具韧性,消费信心稳定 | 高利率明显抑制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 |
这种数据矛盾反映了美国经济的复杂现状——既未陷入全面衰退,也难言健康增长;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仍高于目标;就业市场某些指标走弱但整体仍具韧性。正如巴尔金所言:”我们可能会同时面临通胀和失业的压力,但两者的平衡仍不明确。”7在此背景下,美联储9月决策将不仅基于当前数据,更取决于官员们对未来经济路径的风险评估——是更担心通胀反弹,还是更担忧增长失速。这一判断差异正是鹰鸽两派分歧的核心所在。
9月会议情景分析:从25基点到维持不变的可能性
随着8月进入下旬,市场对美联储9月17-18日政策会议的猜测日益升温。当前期货市场定价显示,交易员们几乎完全定价了9月降息25个基点,部分激进者甚至押注50个基点的超预期宽松8。然而,古尔斯比等鹰派官员的警告、通胀数据的微妙变化以及美联储内部日益明显的分歧,使得9月决策结果存在多种可能。基于现有信息,我们可以勾勒出几种主要情景及其触发条件。
情景一:降息25个基点(概率约65%)
这一基准情景符合市场主流预期,也相对平衡地反映了经济数据的矛盾性。温和降息25个基点既回应了鸽派关于经济放缓的担忧,又避免了鹰派反对的”仓促”大幅宽松。支持这一结果的关键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持续降温迹象、制造业活动收缩以及全球增长担忧。花旗集团经济学家指出:”我们仍须记住去年夏天的情况——美联储在7月维持利率不变,但随后收到疲软的劳动力市场数据,并在2024年9月降息50个基点。”8类似逻辑可能再度上演,尽管幅度更为温和。这一情景下,美联储可能强调降息的”预防性”特质,暗示这并非激进宽松周期的开始,而是针对特定风险的有限调整。
情景二:维持利率不变(概率约20%)
若8月剩余时间公布的核心通胀数据意外上扬,或就业报告显著强于预期,美联储可能选择按兵不动,继续观察。古尔斯比等鹰派已为这一结果埋下伏笔,强调”不应像市场那样快速处理信息”1。维持现状的决定将强烈信号表明美联储仍将控通胀作为首要任务,但可能引发市场剧烈反应——股市可能下跌,美元或走强,而特朗普政府的批评势必加剧。这一情景的风险在于可能被解读为政策失误,特别是如果后续经济数据证实衰退风险确实上升。7月议息会议后发布的政策声明中,美联储删除了此前”不确定性已经减弱”的表述,强调”经济前景不确定性依然较高”,这一微妙变化为暂缓行动提供了灵活性。
情景三:降息50个基点(概率约15%)
这一激进情景需要经济数据显著恶化作为触发条件,如8月非农就业增长低于5万人或PCE通胀大幅低于预期。美国财长贝森特和高盛等机构已公开呼吁50个基点的降息8。若实现,将强烈信号表明美联储判断经济面临紧迫风险,需采取”保险式”降息。此举可能获得特朗普政府欢呼,但会招致鹰派强烈反对,并可能引发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进一步质疑。从操作层面看,9月降息50个基点将使得年内剩余会议(11月和12月)的决策空间缩小——若经济未如预期恶化,后续暂停降息将面临更大政治压力;若继续降息,则可能过快耗尽政策空间。
表: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可能情景分析
情景 | 触发条件 | 市场反应 | 后续影响 |
---|---|---|---|
降息25bp | 经济数据小幅走弱,维持当前矛盾态势 | 股市温和上涨,美元小幅下跌 | 保留后续灵活性,鸽鹰分歧持续 |
维持不变 | 通胀反弹或就业显著改善 | 股市下跌,美元跳升,收益率曲线陡峭化 | 政治压力剧增,12月降息概率飙升 |
降息50bp | 就业或通胀数据显著恶化 | 风险资产大涨,美元大幅走弱 | 开启激进宽松周期预期,通胀担忧重现 |
除利率决定本身外,美联储的政策声明措辞、鲍威尔新闻发布会语调以及最新的经济预测摘要(SEP)都将传递重要信号。特别是对通胀前景的评估、对关税影响的看法以及对中性利率的估计,都可能影响市场对后续路径的预期。美银分析师指出,鲍威尔的政策信号权重远超其他同僚,因此其沟通策略将至关重要。
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8月21-23日)可能提供重要线索。这一论坛历史上多次被美联储主席用作宣告重大政策转向的平台,如鲍威尔2022年8月的”沃尔克时刻”演讲4。若鲍威尔有意在9月转向鸽派,此次年会可能是释放信号的理想时机。反之,若其维持鹰派语调,则可能预示9月行动将更为谨慎。无论哪种情况,未来几周的经济数据发布和政治动态演变,都可能导致上述概率分布发生显著变化,投资者需保持高度警觉。
全球市场影响与投资策略建议
美联储9月货币政策决定无论最终走向何方,都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不同资产类别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各异,而市场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往往才是真正驱动价格波动的力量。当前市场已高度定价9月降息,这意味着任何偏离这一预期的结果都可能引发剧烈波动。投资者需要全面评估各种情景下的潜在影响,并相应调整资产配置策略。
外汇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转向最为敏感。美元指数近期已从高点回落,反映了降息预期的升温。若美联储如预期降息25个基点,美元可能进一步温和走弱,但跌幅有限,因这一结果基本已被市场消化。更值得关注的是政策声明对未来路径的暗示——若美联储强调降息的”预防性”特质,暗示这不是宽松周期的开始,美元甚至可能逆势反弹10。相反,若意外维持利率不变,美元可能迅速走强,尤其对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而激进的50个基点降息则可能导致美元指数跌破关键支撑位,加速全球”去美元化”趋势。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球央行已疯狂囤积280吨黄金,创下二十年来的最高纪录,反映出对美元资产信心的动摇。
债券市场同样面临重大考验。长期美债收益率已大幅回落,曲线部分区段出现倒挂,显示市场对增长前景的担忧。美联储降息将支撑债市,特别是长端债券,可能导致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但需警惕的是,若市场认为宽松政策将引发通胀回升,长期收益率可能不降反升,重现”熊平”走势。德意志银行警告,如果鲍威尔被解雇,长期美债收益率可能飙升40个基点。对信用债而言,适度降息环境有利,但投资者需谨慎评估企业基本面,特别是那些受关税影响严重的行业。
股票市场的反应可能呈现板块分化。科技股等成长型股票通常受益于利率下行,纳斯达克指数近期已逆势创历史新高,部分反映了这一预期。金融板块则可能受压,尤其是净息差收窄对银行盈利的冲击。防御性板块如公用事业、必需消费品在不确定性上升时可能表现稳健。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政策转向对估值的影响可能超过对企业盈利的直接影响,市场波动率(VIX指数)或维持高位。英伟达等AI相关股票近期飙升,市值突破4.3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