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从未如此贴近科技创新。当2.2万亿资金涌入科创债,一场由政策推动、机构主导的科技金融革命正重塑中国债市格局。
TMGM官网分析: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内,一场聚焦科创债ETF的研讨会座无虚席。来自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券商自营和私募机构的代表们热烈讨论着一个共同话题:如何抓住科创债市场爆发性增长的投资机会。
“2025年我国科创债市场规模已突破2.2万亿,且优质科创企业占比将持续提升。”中信证券执行委员张皓在研讨会上宣布这一数字时,全场目光聚焦。
今年5月以来,科创债发行规模已超7600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发行量的50%。
而就在上周,首批10只科创债ETF总规模已达883亿元,其中招商基金旗下产品单只规模突破100亿仅用两天。
01 市场爆发:政策红利催生2.2万亿新蓝海
科创债并非新鲜事物,但2025年迎来了真正爆发。这一爆发源于一场自上而下的政策革新。
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首次提出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的构想4。两个月后,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的公告,沪深北交易所同步推出配套措施。
政策闸门开启后,市场反应迅速。仅5月7日下午,上交所“三开门”服务热线关于科创债的咨询量就出现激增。
金融机构率先行动:12家头部券商集体发行177亿元科创债,国开行、工行等四家银行计划发行450亿元专项债券。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科创债已累计发行2.5万亿元,存量余额达1.8万亿元6。而到7月,这一数字已跃升至2.2万亿,在信用债市场中占比升至6%。
市场结构也在悄然变化。在新增的科创债中,民营企业发行占比达9.2%,较此前存量科创债的3.7%显著提升。
立讯精密、科大讯飞和比亚迪等科技龙头企业纷纷加入发行阵营。
02 机构抢滩:理财、险资、私募的配置新宠
当科创债供给端扩容,买方机构也在争相布局。传统固收投资者正重新配置资产组合,将目光投向这一兼具政策红利与稳健收益的新领域。
银行理财成为最活跃的参与者之一。浦银理财党委委员叶力俭坦言:“今年市场更注重通过交易和波动获取收益。ETF或指数化投资天然具备交易优势,更能满足债券投资人的交易需求。”
保险资金则从战略配置角度切入。百年保险资管基金部总经理邢秋羽指出,险资在债券ETF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配置比例将显著增长。
“以科创债ETF为例,其票息优势、指数化分散信用风险特性及良好流动性,使其能替代3-4年期利率债或用于现金管理。”邢秋羽在鹏华基金研讨会上表示。
私募机构则借此突破投资限制。鸣石基金高级副总裁杨堃坦言:“对于私募机构而言,由于难以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投资的选择相对有限。”科创债ETF的推出帮助私募机构弥补了这一短板。
券商在前十大持有人中占比54%,成为科创债ETF的认购主力;银行以28%的占比紧随其后。
03 ETF创新:债券投资的新范式
7月17日,首批科创债ETF集体登陆交易所,标志着债券投资进入新阶段。与传统债券基金不同,这些创新产品通过指数化工具,解决了信用债市场流动性不足、投资门槛高等痛点。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交易总监梅家成指出:“债券ETF作为一种创新品种,融合了不同类别资产的优势,正在重塑债券市场的生态。”
科创债ETF的核心价值在于连接了一二级市场。一方面,ETF通过一级市场申赎为科创债发行提供稳定认购资金;另一方面,二级市场的高流动性又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
以招商科创债ETF(551900)为例,上市第二日规模即突破106亿元,单日成交额高达146亿元,换手率超243%5。该产品签约了14家做市商,做市资金规模超30亿元,确保市场流动性充裕。
产品设计也具创新性。鹏华基金采用“双基金经理制”,由信用债专家和ETF专业团队协同管理,兼顾底层资产配置效率和产品流动性。
“我们选择的上证AAA科创债指数当前容量达9000亿且扩容空间大,能够充分支撑产品规模增长。”鹏华基金经理张羊城解释道。
04 政策赋能:从监管到市场的制度闭环
科创债市场的爆发非一日之功,而是监管层多年培育的结果。2025年5月以来的新政,标志着科创债发展进入3.0阶段。
与之前相比,当前政策更注重构建完整的市场生态。央行不仅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专门购买科创债,还创新性地将股权投资机构纳入发行主体范围,促进股权融资市场与债券市场的良性互动。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评价:“在政策力度上,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更加直接有力;在覆盖范围上,不仅覆盖了科技创新企业,还涵盖了股权投资机构;在针对性上,政策创新紧密围绕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
交易机制也在优化。只信用债ETF被纳入质押式回购担保品名单,显著提升投资吸引力9。交易所建立科创债券专项承销评价体系和做市机制,提高其在承销商、做市商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将“从扩产品、优机制、做生态三方面推动ETF市场再上新台阶”。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下,市场已形成正向循环:科创债发行扩容吸引更多资金入场,而增量资金又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数据显示,超七成新发科创债票面利率不超过2%,其中商业银行债平均利率仅1.8%。
05 挑战与前景:构建真正的科技金融生态
尽管发展迅猛,科创债市场仍面临结构性挑战。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指出,当前科创债存量规模在信用债市场中占比仅6%,仍有巨大扩容空间。
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期限错配。九成科创债发行期限在5年期以内,其中1-3年期占40%,与科技研发的长周期特性不够匹配。
“需要培育和引入耐心资本,丰富投资者风险偏好层次。”袁海霞建议推出长期品种如可续期科创债,以匹配科技项目的长期融资需求。
市场也关注成分券估值扭曲现象。财通证券研究报告显示,科创债ETF上市前,市场已提前抢配成分券,导致成分券信用利差收窄至历史极低水平。分析师建议关注非成分券的补涨机会。
未来产品创新方向逐渐清晰: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应“深化股债结合产品,推动更多创新的股债结合模式”。
中证鹏元研发部高级董事高慧珂则建议发展面向科技型企业的私募债市场:“私募债具有发行流程简化、发行效率高、信息披露要求低等特征,与科技型企业需求匹配度更高。”
随着首批科创债ETF上市,华夏基金交易大厅的电子屏幕上不断跳动着实时的交易数据。551550代码下的科创债ETF华夏,在开盘一小时内成交额突破20亿元。
在屏幕前,一位保险资管基金经理快速记录着数据。“3.88年的修正久期,票息优势明显,这正是我们配置组合中需要的稳健型科技敞口。”他对身边的同事说道。
与此同时,鹏华基金的双基金经理团队正协同监控ETF的资产配置和场内流动性;招商基金的做市商们持续为551900提供双向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