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集团峰会现场,特朗普与加拿大总理卡尼相邻而坐,两人时而低声交流,时而共同面对镜头微笑——这一幕与六年前特朗普愤然拒签公报的戏剧性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加拿大艾伯塔省卡纳纳斯基斯,2025年G7峰会进入关键日程。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与加拿大总理卡尼的会晤中释放出强烈信号:“美国与加拿大未来几周内达成贸易协议是可以实现的。”当记者追问具体时间表时,特朗普明确回应:“几天或几周内。”
几乎同时,白宫宣布特朗普已与英国首相斯塔默签署美英双边贸易协定。这场外交双响炮,标志着特朗普第二任期贸易战略在G7核心圈取得关键突破。
01 乐观信号:特朗普与卡尼的“建设性”互动
峰会现场,特朗普展现出罕见的务实姿态。这位自称“关税专家”的总统承认与卡尼存在方案分歧,却表现出开放态度:“我有一个关税方案。马克有一个不同的概念,更复杂但也非常好。我们会同时考虑两者,看看最终能达成什么成果。”
卡尼则巧妙铺设外交台阶,他在会谈中强调:“G7离开了美国的领导将‘一无是处’。”这一表态被解读为对美国核心地位的重新确认,为谈判创造了积极氛围。
两国代表团随后展开密集磋商。据加拿大官员透露,双方先进行了约30分钟的一对一会谈,又在扩大会议中深入讨论半小时,聚焦“推进贸易和安全关系谈判”。该官员特别强调:“加方对会谈气氛感到鼓舞。”
市场立即作出反应。特朗普讲话时,美元兑加元维持0.2%的跌幅,此后虽收窄至0.1%以内,仍显示投资者对加元的信心回升。
02 戏剧性转变:从“吞并加拿大”到务实谈判
此次会晤的火药味明显低于两个月前的白宫交锋。当时特朗普抛出争议言论,称如果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将是“美妙的婚姻”,卡尼当场强硬回击“加拿大永远都是非卖品”。
在核心的关税问题上,双方也曾针锋相对。卡尼提醒特朗普“加拿大是美国的最大客户”,特朗普则反唇相讥:“美国不需要加拿大汽车、钢铁”“没有理由补贴加拿大”,并拒绝豁免加拿大产品关税。
这种转变背后是残酷的经济现实。加拿大75%的出口依赖美国市场,一旦美国实施此前威胁的25%关税,将给加拿大经济带来“巨大逆风”。而美国中西部农业州也承受着加拿大报复性关税的压力,双方都有动力寻求妥协。
2018年与2025年G7峰会关键差异对比:
对比维度 | 2018年加拿大G7峰会 | 2025年加拿大G7峰会 |
---|---|---|
地点 | 魁北克沙勒瓦 | 艾伯塔省卡纳纳斯基斯 |
联合公报 | 特朗普拒签,公报作废 | 计划发布多项单独声明代替联合公报 |
美加互动 | 特鲁多批评关税政策,特朗普愤然离席 | 卡尼肯定美国领导作用,特朗普展现灵活性 |
贸易议题 | 六国一致谴责美国关税政策 | 美加就数周内达成协议达成共识 |
欧美关系 | 马克龙称“不介意变成G6” | 德法意寻求与美“渐进式解决方案” |
03 G7贸易博弈:欧洲寻求“渐进式解决方案”
当美加关系显现缓和迹象时,欧洲领导人正紧急协调立场。峰会前夕,德国总理默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举行三方会谈,决定“在这两天内再次与美国对话,寻求解决方案”。
默茨在声明中坦承现实:“这次峰会不会达成任何解决方案。但我们或许可以循序渐进地寻求解决方案。”这一表态反映欧洲国家面对特朗普贸易政策的务实调整——从正面对抗转为渐进式突破。
当前贸易不平衡触目惊心。美国企业研究所数据显示,其他经济体面临的有效美国关税税率已达12%至16%,创下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高水平。欧盟对美贸易顺差则高达1510亿美元,成为特朗普持续施压的关键理由。
04 美英闪电签约:贸易协定的范式转变
在美加谈判取得进展的同时,特朗普与英国首相斯塔默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这份协议的快速落地,揭示了特朗普政府贸易战略的新范式:放弃大型多边框架,转向灵活的双边协议。
该协定预计将降低汽车、威士忌等关键商品的关税壁垒。英国作为美国第七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2630亿美元,协议的签署为两国企业提供了更稳定的市场准入。
这一进展可能对加拿大构成示范效应。卡尼政府面临国内压力,急需证明能维护加拿大贸易利益。美英协议的签署表明,特朗普在获得足够让步后,确实愿意达成交易。
05 公报策略变革:从联合声明到“碎片化”共识
本届峰会最显著的变化在成果文件形式上。据彭博社报道,G7领导人不会试图就联合公报达成共识,可能转向发布多项单独声明。这将是G7历史上的重大转变。
这种“碎片化”处理实为东道主加拿大的主动选择。面对美国与其他成员国在乌克兰冲突、气候变化等议题上的深刻分歧,卡尼政府希望借此避免重蹈2018年覆辙——当时特朗普因特鲁多批评关税政策,不仅拒签公报,更在社交媒体怒斥加拿大总理“不诚实且软弱”。
加拿大前外交官科林·罗伯逊指出:“人们对此次峰会的期望值很低。”安大略省独立参议员博姆则预测,最终可能采用“主席声明”形式,如同法国2019年主办G7峰会时的做法。
当特朗普登上“空军一号”离开加拿大时,卡尼政府官员终于松了一口气。相比2018年特朗普因贸易争端愤然离场并拒签联合公报的尴尬场面,此次峰会至少保住了基本体面。
然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未来几周,美加谈判团队将就乳制品市场准入、汽车原产地规则等敏感议题展开技术性磋商。一位加拿大前贸易谈判代表透露:“魔鬼总在细节中,乐观表态与最终签字之间往往隔着鸿沟。”
在伦敦,英国反对党已开始质疑美英协定的实际价值;而在华盛顿,农业州议员正密切关注加拿大能否取消对美国农产品的报复性关税。这张签署于G7峰会期间的贸易协议,其真正成色将在各国立法机构的审议中接受检验。
当多边主义让位于双边交易,G7这个二战后西方经济协调的核心机制,正在贸易领域经历前所未有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