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GM市场分析

分享全球最新资讯,掌控交易动态!

TMGM官网:分化迷局:四大行新高与科网股普跌背后的市场裂痕

TMGM官网分析:当沪指早盘温和上涨0.3%之际,港股恒生科技指数却下跌0.4%;四大行股价集体刷新历史高位,腾讯、美团等科技巨头却普遍收跌;商品期货强势上行,国债期货反而承压下行。今日午盘呈现的割裂图景,清晰勾勒出当前资本市场的迷茫与博弈。


一、资金避风港:四大行创新高的三重逻辑

国有大行成为震荡市中的耀眼明星,背后是保守资金的集体选择:

  • 高股息防御属性凸显: 工商银行股息率达6.2%,建设银行达5.9%,远超理财产品收益。在理财收益率破”3″时代,成为险资、社保等长期资金的避风港
  • “中特估”政策加持: 央企考核新规强化ROE与市值管理要求,财政部拟划转社保股权充实分红能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 信贷投放结构性倾斜: 6月新增贷款中基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超65%,大行对公业务优势显著

资金流向印证这一趋势:北向资金近一月净买入银行股超120亿元,工商银行H股溢价率升至12%,创三年新高。


二、科网股遇冷:估值修复遭遇现实狙击

与银行股火热形成鲜明对比,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超七成下跌:

  • 减持潮冲击市场信心: 腾讯大股东Prosus本月再度减持2.6亿股,年内累计套现超300亿港元;美团遭红杉资本减持1.5%
  • 消费复苏疲软拖累: 5月社零增速回落至3.7%,电商GMV增长放缓,美团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率环比下降1.2个百分点
  • AI变现不及预期: 巨头资本开支向AI倾斜却短期难见回报,百度智能云Q1增速降至8%,阿里云降价压力加剧

估值矛盾显现: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虽处历史40%分位,但资金仍选择撤离,反映对盈利可持续性的担忧。


三、商品与国债的背离:经济预期的分裂映射

大类资产走势进一步凸显市场预期混乱:

  • 商品多头狂欢: 沪铜大涨2.1%突破80,000元/吨,原油期货涨1.8%。驱动逻辑来自供给扰动(智利铜矿罢工)、地缘风险溢价及弱美元预期
  • 国债遭遇抛售: 十年期国债期货下跌0.35%,收益率上行至2.68%。反映市场对特别国债发行放量(传超万亿元)、信贷扩张的流动性担忧
  • 股债性价比逆转: 沪深300股息率与十年国债收益率差值收窄至0.9%,接近过去五年均值,削弱债券相对吸引力

四、AH股分化加剧:流动性鸿沟难跨越

两市走势延续”跟跌不跟涨”怪圈:

  • 溢价率持续高企: A/H溢价指数维持在145点高位,中信证券A股较H股溢价达180%
  • 流动性分配失衡: 沪深两市日成交额维持在8,000亿元水平,港股主板成交额仅1,200亿港元,流动性差异导致价格发现机制扭曲
  • 风险偏好分层: 内资聚焦政策受益板块(金融、基建),外资受制于地缘因素低配港股,加剧市场割裂

结语:在分裂市场中寻找确定性锚点

当四大行股价在资金避险驱动下迭创新高,当科网巨头在减持潮中艰难承压,当商品与国债发出矛盾信号——市场的分裂本质上是经济转型期预期混乱的镜像。

历史经验表明,极致分化往往孕育反转动能。银行股的”安全溢价”已部分透支政策预期,商品涨价持续性面临需求端考验,而科技股的估值压缩终将触及长线资金配置区间。 在迷雾笼罩的十字路口,警惕拥挤交易的风险,关注盈利确定性修复的细分领域(高分红资源股、出海龙头),或许比追逐短期热点更为明智。毕竟当共识过于一致时,平衡的钟摆往往开始悄然回摆。

Share the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