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航船正驶入一片相对平静的水域,但平静之下,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与微观主体的“内卷式”竞争,成为当下最需破解的深层挑战。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团队的最新研究表明,从前5个月数据看,中国实现全年5%的实际增长目标“已问题不大”。
这一判断背后是5月经济的分化图景:消费跃升6.4%,服务业增长6.2%,但工业、投资、出口、地产销售均低于前值。宏观数据的趋稳与微观主体的体感温差,正在重塑下半年政策焦点。
随着总量压力减小,政策重心正转向结构上补短板与改善名义增长,前者指向地产领域,后者则聚焦破解“内卷式”竞争——这构成了中国经济下半场的双重攻坚任务。
01 经济分化:消费亮眼与地产疲软的双面图景
5月经济数据揭示了一个割裂的现实。在消费端,城市社零增速达6.5%,家电、通讯器材消费分别激增53%和33%,创下年内新高,“两新”政策红利仍在集中释放。
在就业市场,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0%,服务业就业状况明显好于去年9月水平。关税缓和与广义财政加速成为5月就业好转的主要推手。
但另一面的数据令人忧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放缓至2.9%以下,其中地产投资单月同比深陷-12%的泥潭。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全线转跌,一线城市环比下降0.2%,三线城市跌幅更深。
更关键的是,产销率降至95.9%,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反映需求不足压力正向生产端传导。水泥产量同比下滑8.1%,揭示建筑业投资仍处偏弱状态。
02 房地产:亟待修复的最大短板
房地产市场的疲软已成为经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扩大至-3.3%,新开工面积虽收窄至-19.3%,但到位资金同比恶化至-10.1%,其中国内贷款骤降13%。
6月13日国常会已发出明确信号,要求 “多管齐下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政策对地产领域的加码迫在眉睫。
中央财办在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进一步明确策略:要“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切实降低购房成本;同时创新存量房处置模式,在收购主体、收购价格和住房用途方面赋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
地方政府也在行动。四川省最新政策规定,2024年9月至2025年底期间,对集体土地征收、山洪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中的额外购房奖励及个人住房贷款贴息,省级财政给予补助,直指去库存痛点。
03 反内卷:破解宏微观体感背离的关键
当宏观数据趋稳时,企业盈利压力与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导致的 “体感温差” 正成为新难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纳入重点任务,直指这一症结。
社科院张斌点明内卷根源:在需求不足环境下,“个体再努力,整个行业也没有办法获得好的结果”。赛道不足导致企业陷入低效竞争,员工承受高强度却难获相应回报。
政策应对聚焦两个维度:一方面通过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降低真实利率,提高资产估值,改善企业资产负债表;另一方面扩大财政对终端消费的直接投入,推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明年政策工具箱包括: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增加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以及稳住楼市股市等多渠道增收措施。
04 政策工具箱:财政货币双发力
2025年中国宏观调控框架迎来历史性调整——14年来首次将“稳健的货币政策”改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首次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端将提高赤字率,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并扩大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中央财办明确表示 “支持‘两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将比今年大幅增加” ,更多产品将纳入支持范围。
货币端将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平安证券预计2025年政策利率至少下行30BP,存款准备金率降低0.5到1个百分点。更关键的是,类似2015年PSL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可能重出江湖,规模或达4-6万亿元。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强调,政策将 “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 ,为“三大工程”等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
05 新增长点:“两新”升级与投资转型
今年“两新”政策成效显著:截至12月12日,带动汽车更新520多万辆、家电换新4900多万台,销售额合计9000亿元。这一成功经验将在2025年深化,更多市场需求广、更新潜力大的产品将被纳入支持范围。
投资领域将聚焦 “补短板、增后劲” 。基础设施方面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社会民生领域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短板;制造业则瞄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
为避免低效投资,政策将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纠正违规补贴,防止要素资源配置扭曲。
韩文秀指出,要“用好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完善技术、环保、安全、能耗等标准”,促进“新三样”等优势产业健康发展,巩固国际竞争优势。
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作资本金范围的扩大,已在四川等地落地,省内高速公路货车通行费优惠最高提至60%,物流企业成本应声下降4。而深圳一家家电企业车间里,工人们正加班生产新型洗碗机——以旧换新政策使该产品订单激增40%。
当政策从“稳总量”转向“补短板”和“改善名义增长”,中国经济治理正迈入更精细化的新阶段。
在浙江,一场针对招商引资乱象的专项整治正在进行,叫停7个违规补贴项目,削减低效投资23亿元8。同时,武汉首批收购的1800套存量房已转为保障房,等待新市民入住。
这些点状突破背后,一场关于如何平衡短期稳增长与长期竞争力的探索,正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