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8月5日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中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入新阶段。其中,“加强对5G、工业互联网、数据和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支持”成为最受关注的亮点之一。
一、政策核心:数字基建获金融“长钱”支持
《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将基本成熟,各类金融工具联动衔接更加紧密。在数字基建领域,政策主要聚焦三方面突破:
- 融资工具多元化:鼓励运用融资租赁、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
- 贷款期限优化:银行需提供中长期贷款,匹配数字基建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
- 服务模式创新:推动银行建设数字化产业平台,实现融资、结算“一站式”服务,并运用大数据、AI技术提升中小企业服务效率。
这一政策导向已在地方层面得到响应。8月5日,无锡落地全国首单“数据资产”融资租赁业务,无锡市数字新基建有限公司以算力资产为质押,获得1000万元融资,利率优于市场水平5。该案例为数据资产金融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路径。
二、政策背景:破解数字基建融资瓶颈
当前,中国数字基建面临两大核心矛盾:
- 投资规模大与回报周期长的矛盾:5G基站、算力中心等设施平均回本周期达5-7年,传统短期信贷难以匹配;
- 资产轻量化与抵押物不足的矛盾:数据资产估值难、流通性差,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受限。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数据显示,截至7月,3100多家金融机构已推出800余项专项产品,累计助企融资1.2万亿元,但数字基建领域仍存在结构性缺口3。《意见》的出台,正是通过制度创新破解这些深层障碍。
三、实施路径:从“输血”到“造血”的金融赋能
(1)关键技术攻坚:金融给“长钱”
- 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等重点领域,银行需提供5年以上中长期融资;
- 突破核心技术的企业可享上市、发债“绿色通道”,首台(套)装备推广获专项支持。
(2)资金渠道拓宽:REITs与证券化并举
- 鼓励将数字基建债权打包证券化,提升流动性;
- 探索数据资产确权登记机制,无锡案例显示第三方评估可解决估值难题。
(3)风险防控体系:守牢底线
- 建立产业与金融风险联合研判机制,严防资金挪用;
- 制造业不良贷款可通过重组、核销依法处置,避免“一刀切”抽贷。
四、深远影响:重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
此次政策将产生三重变革效应:
- 加速算力网络建设:中长期资金支持可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提前成型;
- 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通过金融创新盘活数据资产,预计2027年数据质押融资规模或破万亿;
- 重塑银行竞争格局:数字化服务能力将成为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
工信部总工程师谢少锋透露,下一步将围绕66个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先行先试,打造金融支持制造业的“试验田”3。随着政策落地,中国有望在全球数字基建竞赛中占据更有利位置,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底座。
这场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耦合,不仅是资金供给方式的变革,更是经济增长范式转换的关键一跃。当数字基建获得“长钱”滋养,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将驶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