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暖风频吹,成交额突破1.6万亿元,沪指创年内新高背后是机会还是风险。
“牛市发动机启动了!”6月25日,沪深交易所的交易大厅里,此起彼伏的惊呼声随着券商股集体涨停响起。当天,沪指大涨1.03%,收于3455.97点,成功刷新2025年年内最高纪录13。
TMGM官网分析:深成指与创业板指同样表现强劲,分别上涨1.72%和3.11%。两市成交额突破1.6万亿元,较前一日放量近1900亿元,创下4月11日以来最大单日成交37。
在银行股持续创出历史新高、券商板块集体爆发的热闹中,投资者心中却盘旋着一个关键问题:这次创新高是真正牛市的开始,还是又一轮昙花一现的行情?
01 新高时刻:量价齐升的市场图景
6月25日的A股市场呈现普涨格局。数据显示,两市及北交所共3887家上市公司上涨,仅1305家下跌,96只个股涨幅超过9%。
被誉为“牛市旗手”的券商板块领涨市场。国盛金控、天风证券、湘财股份等多只券商股涨停,东方财富涨幅超过10%。非银金融板块整体上涨4.46%,成为当日涨幅最大的行业。
银行股同样表现抢眼。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五大行股价齐创历史新高,江苏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等城商行也加入创新高行列。
与金融板块的火热形成对比的是传统能源股的疲软。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石油石化板块下跌0.57%,煤炭板块跌幅达1%37。准油股份跌停,贝肯能源、中曼石油等跌超6%,显示出市场资金从传统周期板块流出的明显趋势。
02 政策驱动:流动性释放与制度红利
推动此轮上涨的核心动力来自政策面的强力支持。6月24日,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文件特别强调要“创新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规范居民投资理财业务,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为资本市场引入源头活水奠定了政策基础。
流动性层面,央行6月25日开展3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考虑到本月有1820亿MLF到期,6月央行MLF净投放达1180亿元,为连续第4个月加量续作。
叠加央行开展的2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6月中期流动性净投放总额达3180亿元。
多家机构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空间。市场普遍预测下半年降息幅度可能达30个基点,降准幅度0.5个百分点,国债买卖操作年内也存在重启可能19。这些预期为市场提供了持续的流动性支撑。
03 资金动向:内外资共振下的市场升温
资金面的积极变化成为推动股指创新高的重要力量。两融余额连续11个交易日(6月9日至6月23日)处于1.8万亿元以上的相对高位,显示出杠杆资金对市场的信心。
北向资金近期也呈现回流态势。截至6月24日,北向资金连续9日净流入,累计超过200亿元6。高盛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付思明确表示,该机构维持对A股和港股的超配建议,预计沪深300指数的目标点位为4600点。
高盛看多逻辑基于一个关键事实:当前全球配置型资金对美国股票的持仓已达历史高位,而中国在全球配置中仍处于底部位置。这种配置差异为中长期资金回流中国股票创造了空间。
国内公募基金仓位已升至89.2%,接近历史高位。在增量资金入场受限的情况下,存量资金的调仓换股成为推动板块轮动的重要因素。近期资金明显从传统周期板块流向金融、科技等政策受益板块。
04 板块轮动:金融领涨与科技复苏
本轮创新高行情中,板块轮动特征明显。大金融板块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头羊,而调整后的科技板块也开始显露复苏迹象。
金融板块:估值修复与政策催化
银行股近期表现突出的背后是低估值与高股息的双重吸引力。截至6月24日,东财全A市盈率为15.37倍,市盈率百分位仅26.33%;市净率为1.58倍,市净率百分位更低至8.09%,显示蓝筹股估值仍有上行空间。
券商股则受益于政策与市场活跃度提升的双重利好。国泰君安国际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升级牌照,可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这一突破被视为券商业务创新的重要里程碑。
科技成长:调整后的价值重现
经历前期调整后,科技板块开始显露复苏迹象。半导体板块表现不俗,泰凌微、台基股份等个股涨幅达20%。
AI应用与机器人概念重获关注。京东618数据显示,AI手机成交额同比增长100%,具身智能机器人品类成交额同比激增17倍5。银河证券认为,科技创新尤其是AI算力、半导体设备等领域仍是下半年重要投资方向。
军工板块掀起涨停潮。国瑞科技、北方长龙、理工导航等超10股涨停或涨超10%35。在地缘局势复杂化的背景下,军贸供给侧改革推动行业进入发展黄金期。
05 风险隐忧:新高背后的市场挑战
尽管指数创出新高,市场仍面临多重挑战。银行股连续上涨后的估值压力不容忽视。五大行股价创历史新高后,部分机构开始担忧短期回调风险。一旦银行股展开调整,可能拖累整个市场。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构成持续压力。美国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政策风险依然存在,可能导致全球经济放缓。中东地区军事冲突升级也可能影响全球海运贸易,冲击相关板块4。
国内经济基本面仍有待巩固。工业增加值4月累计同比维持在6%左右,但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一季度仅增长0.8%,仍处于低位。房地产价格若进一步下行,将影响国内推动消费的努力;地方债务化解仍需时间4。
市场技术面也面临考验。上证指数在突破3400点后,将面临3500点整数关口的强阻力7。渤海证券指出,指数能否突破前高,高度依赖增量性题材或利好政策的出现。
06 机构博弈:市场前景的多空之辩
面对创新高后的A股,机构观点呈现分歧。多方代表如银河证券认为,A股资金面将延续稳中向好,当前估值较海外成熟市场仍处低位,投资性价比相对较高,下半年有望呈现震荡向上行情。
高盛则从全球配置角度力挺A股。付思指出,MSCI中国指数市盈率远低于标普500,A股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吸引力提升,指数创年内新高之际,整体估值修复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7。
谨慎派代表中金公司则提示风险:“年初至今经济虽有改善但外部不确定性上升,导致市场在偏窄区间高频震荡。”他们强调,上行空间的打开高度依赖国内一揽子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能否有效发力。
湘财证券仇华团队提出“慢牛”判断:长维度看,目前A股处于新“国九条”行情+类“四万亿”投资的重叠趋势中,2025年A股市场大概率以“慢牛”方式运行。
07 投资策略:新高下的攻守之道
在指数创出新高后,投资者应如何布局?综合机构观点,以下策略值得关注:
三重主线布局
红利策略仍被看好。银行等高股息板块在利率下行环境中具备配置价值。东莞证券建议超配金融、公用事业等防御性板块8。
消费复苏机会显现。受益于《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中药、文娱用品等消费板块受到机构青睐4。618数据验证消费复苏态势,美妆、家电、宠物经济等直接受益品类值得关注。
科技创新长期赛道。调整后的科技板块重现投资价值。汽车、人形机器人、AI算力等方向被多家机构推荐24。国盛证券报告特别指出,从“云端集中计算”到“边缘与端侧智能”的转变中,端侧AI芯片将成为关键支撑5。
指数化投资的优势
对于普通投资者,通过指数基金参与市场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中证A500ETF(563800)自4月8日低点至今累计反弹12.33%,表现优于多数主动基金9。
该指数覆盖各行业龙头,实现价值与成长均衡配置,成为布局A股核心资产的便捷工具。
08 未来展望:新高之后的路在何方
展望下半年,A股能否延续涨势、再创新高?答案取决于三个关键变量:
政策落地效果。市场对下半年货币政策仍有期待,降息降准空间尚存1。财政政策的发力程度,尤其是对消费和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力度,将直接影响市场信心。
企业盈利复苏。4月工业企业利润仅微增0.8%,若5、6月数据能延续回升趋势,将为股市提供坚实支撑2。高盛近期调高银行和地产板块评级,正是基于政策改善带来的盈利预期上修7。
全球资金流向。美联储降息预期变动与美元走势将影响外资配置。目前全球配置型资金对A股仍属低配,若中国经济数据持续改善,可能吸引千亿级增量资金流入7。
中金公司预测下半年指数可能延续窄幅波动,节奏上“前稳后升”9。3500点能否突破,取决于政策力度与盈利复苏的共振强度。
交易员小张盯着屏幕上跳动的3455.97点,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营业部里,老股民们围在一起争论不休——手握银行股的李大妈坚信“大牛市来了”,重仓科技股的小王却担心“又是诱多陷阱”13。
而在上海陆家嘴的高层会议室里,基金经理们正紧急调整组合。他们桌上摆着两份文件:一份是高盛最新报告,将沪深300目标点位定在4600点;另一份是风险提示,记录着融资余额已达2.02万亿的历史峰值16。
市场创新高后的道路从不平坦。当金融股的狂欢推高指数,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增量资金能否持续进场?企业盈利能否跟上估值扩张?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A股能否真正开启一个可持续的新高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