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GM市场分析

分享全球最新资讯,掌控交易动态!

TMGM官网:SK海力士321层QLC闪存量产量,存储周期迎来AI驱动新变革

半导体存储产业的历史性时刻,SK海力士的321层QLC NAND闪存不仅突破了技术极限,更可能成为重塑行业周期的转折点。

2025年8月25日,SK海力士宣布已开发出321层2Tb QLC NAND闪存产品并开始量产2。这标志着全球首次实现超过300层的QLC技术应用,为NAND存储密度树立了新标杆8。

这项突破性技术将首先应用于电脑端固态硬盘(PC SSD),随后逐步扩展到数据中心的企业级固态硬盘(eSSD)和智能手机的嵌入式存储(UFS)产品。


01 技术飞跃:321层QLC的突破性创新

SK海力士此次推出的321层QLC NAND闪存代表了当前3D NAND技术的最高水平。为了最大化成本竞争力,该公司将产品开发为2Tb容量,是现有产品的两倍。

一般说来,NAND闪存容量越大,单元中储存的信息越多,存储器管理就越复杂,可能导致数据处理速度变慢5。为解决这一问题,SK海力士将NAND闪存内部可独立运行的平面架构从四平面扩展为六平面,提升了并行处理能力。

通过这一创新,新产品不仅实现了高容量,性能也较以往的QLC产品大幅提升:数据传输速度提高了一倍,写入性能最多提升56%,读取性能提升18%。同时,数据写入能效也提高了23%以上。

02 周期宿命:存储行业的“牛鞭效应”

存储芯片产业历来存在鲜明的“牛鞭效应”1。《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曾描述过这类现象:需求端由于供应链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微小变化,在上游就被放大为剧烈的库存和价格波动1。

以NAND闪存为例,过去十年间,多次经历了“供给过剩导致价格暴跌、厂商亏损减产、再因需求复苏而价格飙升”的循环。

这种周期性使投资者对存储行业既敬畏又期待1。一方面,产品价格对盈利的敏感度极高;另一方面,每次需求端的新趋势都可能成为推动周期反转的催化剂。

SK海力士选择在此时推出321层QLC NAND,显然是押注AI浪潮带来的结构性需求。

03 AI驱动:存储需求的结构性升级

AI已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最大的增量需求来源1。无论是训练大模型,还是推理服务,背后都需要海量的数据存储。与消费级市场不同,AI数据中心的采购逻辑更看重容量、性能与成本的平衡

QLC NAND正好切中这一需求:虽然写入寿命不及TLC(三层单元),但在读取为主场景中,QLC高容量与低成本优势更突出。

据测算,单个AI服务器所需存储容量是传统服务器的8-10倍,且需每季度更新存储模块以维持运算效率。这种需求增长为存储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SK海力士将321层QLC定位于AI数据中心,而不是传统消费级应用,这意味着其商业逻辑已从供给主导转向需求导向。

04 竞争格局:NAND市场的权力博弈

在全球NAND市场,三星、SK海力士、美光、铠侠四家厂商长期垄断。进入300层需求阶段后,格局出现了微妙变化。

三星依旧凭借产能规模掌握价格话语权,美光则强调差异化工艺,铠侠与西部数据合资努力追赶1。而SK海力士选择以QLC为突破口,直接切入AI数据中心。

从投资逻辑看,谁能率先拿下大规模AI客户,谁就可能在未来2-3年内掌握定价权。因为AI市场的增长确定性远高于传统消费电子,一旦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就能对抗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SK海力士过去两年NAND业务的盈利表现并不算亮眼,甚至一度受制于价格下跌出现亏损1。此次押注QLC,不仅是技术上的领先尝试,更是一种寻找利润恢复拐点的战略选择。

05 资本博弈:逆周期布局的战略选择

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变量是资本开支1。过度投资往往导致供给过剩,从而拖累价格,而投资不足则可能在需求爆发时错失机遇。

SK海力士选择在全球资本支出普遍收缩的行业背景下,推出高层数QLC NAND,实际上是一种逆周期布局1。这种战略意图是既想抢占技术高地,又想在行业整体扩产谨慎时获得先发优势。

对资本市场来说,这种“在低谷扩张”的策略,往往是反周期投资者关注的重点1。数据中心客户与消费级市场不同,他们更倾向于与上游供应商建立长期供货关系,以确保供应稳定和成本可控。

如果321层QLC在AI场景中得到验证,SK海力士很可能与头部云厂商签订大规模长期订单1。这类长期合同不仅能平滑价格波动,还能锁定收入,为公司提供确定性。

06 QLC优势:从寿命焦虑到容量优先

QLC技术的发展历程堪称一部存储行业的“真香”史6。QLC相当于“四世同堂的胶囊公寓”(存储4bit数据),容量暴增33%但寿命仅剩100-300次。

按常理,这种“短命”颗粒早该被市场淘汰,但现实却是QLC颗粒的硬盘正在疯狂收割市场6。这背后是残酷的现实逻辑:容量焦虑 > 寿命焦虑

比起“能用20年”,人们更想要“装下4K电影+Steam游戏库”;价格敏感度 > 技术洁癖:90%用户选择硬盘时,首先滑动比价插件而非查看颗粒参数。

得益于闪存技术与LDPC纠错算法的进步,近几年SSD的写入耐久度其实是不断增强的9。优秀的3D QLC闪存,在擦写循环次数早已超越当初的2D TLC闪存。

07 未来展望:存储产业链的AI化重构

SK海力士计划基于堆叠32个NAND晶片的独有封装技术,实现比现有高出一倍的集成度,正式进入面向AI服务器的超高容量eSSD市场。

该公司NAND开发担当郑羽杓副社长表示:“此次产品开始量产,大幅强化了高容量存储产品组合,同时确保了成本竞争力。为了应对迅速增长的AI需求和数据中心市场的高性能要求,我们将作为‘全方位面向AI的存储器供应商’,实现更大的飞跃。”

随着AI算力竞赛持续升温,存储行业正从“容量扩张”转向“效能革命”4。HBM3e与QLC闪存的协同发展,将重构数据中心存储架构;边缘AI设备的普及,则催生消费级存储产品的迭代需求4。


AI数据中心的存储需求正在爆发式增长。单个AI服务器所需存储容量是传统服务器的8-10倍,且需要每季度更新存储模块以维持运算效率。

随着AI应用向边缘端渗透,存储行业正加速从“容量竞争”转向“效能比拼”4。QLC技术的提前普及可能成为存储市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SK海力士的321层QLC NAND闪存,站在了技术、市场与资本三重逻辑交汇点上。如果AI数据中心的需求如预期般爆发,这一产品将成为其盈利修复与市场扩张的关键支点。

Share the Post: